2008年7月11日 星期五

有趣之光學歷史--光的特性(Optics)

究竟光是以「粒子」狀態存在,還是「波動」狀態存在呢? 這其實這是一件非常有趣且非常特別的故事。

首先,我們先來討論波動的形態。我們知道水波、聲波都很容易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。水波的產生可以藉由水、液體等介質產生並且傳播。而聲波的傳遞卻是藉由空氣傳播。你必須知道,還好聲波是需要介質才可以聽到聲音,否則地球以外的宇宙如果每分每秒都有隕石撞擊所發出來的巨響,那我們還真的受不了。

因此,既然波動的存在需要由介質才有可能發生,難道光的傳輸也是藉由某種介質,而發生傳遞的嗎? 如果光是由藉由空氣或液體傳遞,為何太陽光在傳遞到地球過程中,宇宙真空狀態還有某種東西存在,只是我們不知道嗎? 所以光究竟是不是一種波,以及這種光波到底是不是藉由某種物質來傳遞,成了以前科學家們一直很頭疼的問題。

有一些科學家因為一直百思不得其解,所以選擇提出一些光的定理,例如: 偉大的科學家牛頓則提出光是一種粒子型態產生。牛頓認為光是由非常微小的粒子所組成,而且速度極快,可以穿透明物質,若遇到不明物體還會反射或折射。牛頓認為光以粒子的形態出現,會呈直線前進,而且快速飛過。若光束交會時,因為粒子的體積極小,彼此也不會受到任何影響。再來,光有多種顏色,即因為光粒子有多種不同顏色。最後是光經過碰撞後,速度不會改變,原因是因為光粒子是完全的彈性體。

但是,妳必須知道,其實牛頓這些假設並不完全正確。這些光的粒子說,一直被1803年Thomas Young的光干涉理論完全推翻。所以,我必須明白的告訴你。因為,牛頓過去在力學方面提出的卓越貢獻,讓世人稱羨不已。但也因為如此,牛頓的光粒子說在Thomas Young提出光干涉理論之前就喧騰了100多年之久。只是,偉大的牛頓真的錯了嗎? 難道光的粒子說從此消失了嗎?

既然,光已不是粒子說的理論被證實,那光很有可能是波動的形態產生,只是以目前的科學技術,無法量測出這種介質的存在嗎? 果然,在光不是以粒子說的理論出現後,部分科學家們突發奇想,提出一種很特別的介質--「Etheric」。

Etheric中文稱「乙太」。是由希臘哲學家想出來的一種物質。在17世紀時,用來解釋光的傳遞現象。科學家們認為光可以通過任何物質,完全是藉由乙太來傳遞,而乙太的存在是無所不在、不佔有空間也不具有質量,更重要的是乙太是絕對靜止。

妳能想像嗎? 這個乙太最後由1887年Albort A. Michelson及Edward W Moley證實,世界上根本沒有乙太。不過,跟你說個小故事,當初Albort A. Michelson及Edward W Moley一直相信有乙太的存在,而且也一直從事這方面的研究,可是就是怎麼量、怎麼測,都量測不出來。最後只有宣告實驗失敗。這一個失敗改變了過去乙太從提出來長達400年之久的概念,科學家們最後明白,當初乙太這個莫名奇妙的物質,一直以來都不存在。你也可以想想「失敗為成功之母」這句話,恰好印證在Albort A. Michelson及Edward W Moley這兩個人身上。

最後,科學家們只有接受一個答案,一個給光既不是粒子也不是波動,而是一種「特殊的波」,一種不需要介質且能傳遞的波。這個答案是妳我都必須接受的答案。除非你能想出更特別且更合理的答案來形容光的傳遞性質。但是,光不是「特殊的粒子」有些科學家們也很不認同,畢竟在某些物理現象,還是很符合光的粒子說概念。

所以,光是一種特殊的波理論成形後,很多人不服氣,認為問題根本沒有得到合理且滿意的答案。終於,近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Albort Einstein於1905年發表On a heuristic point of view concerning the gene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light的論文,提出光量子的觀念,清楚解釋光電效應理論,確立了光的粒子說概念。也因為光電效應理論的提出,Albort Einstein於1921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。

總結,妳聽到了這麼多,到底光是粒子還是波動形態出現呢? 相信你心中應該有些想法。不論光是粒子還是波動形態的出現,光都同時具有這兩種特性。在某些情況下,光可以用波動的特性加以描述,而粒子的特性就會逐漸消失。相反的,以光電效應而言的粒子說,則波動的特性就無法支持。因此,光是波動,也是粒子,兩者可完全依不同情況下去加以解釋。

沒有留言: